星期三, 10月 25, 2006

「格局決定結局、態度決定高度」 原文

 
反論連結

從前瑞典有一個人名叫諾貝爾。
他在讀小學的時候,
成績一直名列班上的第二名,
第一名總是由一個名為柏濟的同學所獲得。
有一次,柏濟意外地生了一場大病,
無法上學而請了長假。

有人私下為諾貝爾感到高興說:
「柏濟生病了,
以後的第一名就非你莫屬了!」
諾貝爾並不因此而沾沾自喜,
反而將其在校所學,作成完整的筆記,
寄給因病無法上學的柏濟。

到了學期末了,柏濟的成績還是維持第一名,諾貝爾則依舊名列第二名。
諾貝爾長大之後,成為一個卓越的化學家,
最後更發明了火藥而成為鉅富。

當他死後,
並將他所有的財產全部捐出,
設立了知名的諾貝爾獎。

每年用這個基金的孳息,
獎勵在
國際上對於物理、化學、生理、醫學、文學、經濟及致力於人類和平有所貢獻的人。

因為諾貝爾的開闊心胸
與樂於分享的偉大情操,
他不但創造了偉大的事業,
也留下了後人對他的永遠懷念與追思。

最後在歷史上,
大家都認識考第二名的諾貝爾,
但鮮少人知道,
永遠考試第一名的柏濟啊!

從諾貝爾的故事中,
我們獲得一個深沉的感受,
諾貝爾的成功,
絕非只靠他的聰明才智而已,
更重要的是他的心胸氣度與分享的態度。

真所謂:
「格局決定結局、態度決定高度」是也!

反論連結

「格局決定結局、態度決定高度」反論

 
查過了1830年代的瑞典小學評分方式後,雖然知道他們採取「非競爭態度」但是我仍無法確定這一篇是真是假,在詳讀了諾貝爾的家譜後發現
「諾貝爾和他的兄弟姊妹都沒有上過學」。參考資料:Nobelprize.org

我現在可以確認,這一篇文章根本就是偽造的「道德文章」。

原文連結